第一百一十三章,三载辛勤来此地 (第1/2页)
第二天早上五点多,李财再次起床,洗漱完毕后,借着炭火盆烤了些肉干将肚子塞的满满的,又喝了些热水,便开始等待第二场的试卷发放。
按照惯例,第二场考试和乡试也是一样,考的是官场应用文,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,具体来说也就是论一首,判五条,诏、诰、表各一道。
上午七八点钟左右,试卷发放下来。
试卷发下来之后,李财看了一下考题,先是怔了一下,继而不由笑出声来。
当然,在李财笑出声的同时,考场内不少考生看着试卷在无声的骂娘。
不为别的,就为这第二场试卷的试题,本场不同于往日的会试,这一场试卷题量总体没变,变的是考题类型,本场考试有论一首,判四条,诏、诰、表各一道,但是在后面却又多了一道青词题。
也就是说,本场考试相对于往常考试而言,少了一道判,却多了一个青词。
这样一来,这第二场考试就有了大明特色,青词,这可是大明这帮文人最具有代表的符号了。
会试考试的变化,相信不会是刘三吾他们做的改变,给他们十个胆子,他们也不敢。洪武大帝显然不喜欢这一类的文章。但是对于政治权谋有着近乎天才般的理解和参透他,可是却是将朝臣掌控的牢牢的,任何一位臣子,哪怕是权如李善长,只要洪武帝愿意,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将其碾为粉末。
洪武帝是大明帝国绝对的老大。
另外洪武帝宣然有一点文采,但是毕竟是打江山下来的武夫,智商又高的他,显得高深莫测,朝臣面对洪武皇帝都战战兢兢,又敬又怕,哪个敢在这种事关国家春秋大计的考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啊,又不是长了好几个脑袋,掉一个没关系!
徐和,这会按照历史发展来说,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刚被李善长阴了一把,正被洪武帝晾着的时候,自然更加不会在会试中做这种受争议的改变。
那么,做出改变的自然就只能是洪武帝了,也是,这场恩科本来就是洪武帝的恩赐,他在本场考试做一个改动也算是正常了。
洪武大帝,果然是洪武大帝。
在洪武治下,出了刘伯温,刘三吾。杨洪,呵呵,现在却也来一个青词会试。
不过倒也多谢了,因为以前读史书知道洪武帝的信息,所以自己得了那位疑似张三丰的老道送的那本《斋醮青词经》,对于青词也多有研究,不说大成也有小成了,在这个会试考场,足以笑傲了,本来还想这怎么施展呢。
如此一来,多谢了。
此番会试把握,已经增加到九成九了。会试重视第一场,自己第一场答的很有信息,现在第二场有了刘三吾加的青词考题,自然这道青词题也会是阅卷重点,青词,相对于其他考生,自己又是擅长的。所以,这次会试已经稳了。
李财看着试卷,勾起了唇角。
会试第二场并不难,官场应用文李财早就烂熟于心了,试卷下发后,李财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把除了青词之外的其他考题全都做完了。
在试卷下发的翌日下午,李财就只剩这道青词题了。
因为预见到,这道青词会是本次会试阅卷的重点,所以李财对这道青词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,留了足够的时间。
这道青词题很简单,题目就一句话八个字而已,“祈尔所愿,试做青词。”
这题目是什么意思?
要想弄懂这个题目的意思,就得简单说一下这个青词。青词到了嘉庆年间就是更为疯狂,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青词,亦作“青辞”,是道士用来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一种符箓。由于是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,所以称之为青词,又称绿素。由于古代神比较多,所以凡间要告诉天神的事也就越多,于是文人客串到一起,来写青词,及至后来,青词逐渐演化为一种文体,道士也渐渐失去“专利”了。
也就是说,青词是人们献给天神的奏章祝词。
“祈尔所愿,试做青词”
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,把你的祈愿做一篇青词。你想给天神祈愿什么,就写什么就行,大体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。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上小学时常写的作文题目:“我的愿望”;或者大家读高中大学时英语考试经常遇到的题目:
题目虽然简单。但却不好写。
因为青词并不好写,它要求以华丽的文字来表达人们对上天神灵的敬意和诚心,是一种以诗赋为体裁的文章。一般多用骈体。以四六文句构成,对仗工整,文辞华丽。也就是说,青词大体分为两种,一种是诗题青词,一种是赋体青词。一般而言,赋体较多。因为青词多是文辞华丽,赋体更容易文辞华丽。
看到这个题目。百分之九十的考生都在骂娘,他们并没有做个青词。不过所幸他们擅长八股,八股文你做得好,随便是诗还是赋。都能做出来。这青词虽然不好写,但是绞尽脑汁、搜肠刮肚,也能做出来,只是对出初涉此道的他们而言,做出来的青词,质量可是没有什么保障。
大部分考生,绞尽脑汁,费尽心血的遣词造句,愁的头发都不知道拽掉多少根。
相对于他们而言。李财轻松愉悦多了。
写青词不是问题,写好青词也不是问题,李财唯一所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这首青词写出彩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