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 我全都要(求订阅) (第1/2页)
余音回旋的街道上。
严绍庭那带着笑的询问声,不光是传入了徐阶的耳中,也传入了其他人的耳中。
已经没有人开口出声了。
今天。
从出城到了昌平。
他们就已经震惊了无数次。
一切都好似是那么的不真实。
万余百姓,能同心协力,完成均田,还能共养老幼,坚守农约。
现在。
这一万多百姓,能是人人皆有死地之志。
便是那些原本,还在路口处与他们攀谈推销着陪同游玩,只为了挣那三十文钱的孩子们。
也在刚刚那如海啸般的浪声中,发出了他们那稚嫩的声音。
没人敢在这个时候,厚着脸问上一句。
这一切是不是真的。
因为即便是严绍庭,甚至是内阁首辅。
也不可能让这一万多人,能够如此的同声一气。
而更关键的是。
这些昌平百姓脸上的表情,是那么的真挚纯粹。
几乎是同一时刻。
聂豹、王畿、钱德洪三位老夫子开口询问。
“如何做成?”
昌平是如何从一个大明寻常地方,成了现在这样。
这不光是三位老夫子的疑问。
也是在场所有人的疑问。
任凭他们如何想,都无法想明白这件事的原因。
严绍庭只是淡淡一笑:“这个问题,晚辈无法回答,但晚辈可以带着诸位亲自看一看。”
他倒确实不记得是哪位大人物说过的。
说的再多,不如亲眼一看。
文字是苍白的,言语是寡淡的,唯有亲眼看到的,才是五彩十色,生动具象的。
这也是他一开始为何会借着京中那吹捧的名声,顺势含糊的接下所谓昌平大辩论的事情。
卖个噱头。
把这些人哄到这里来。
让他们亲自看上一眼。
只要有了这一眼。
便胜过千言万语。
其实不用严绍庭说。
在场的这些人便已经迈出了双脚。
往昌平书院方向走去的路上。
沿街尽是昌平百姓手工做成的各式物件。
诸如精致的竹编物、孩童的木制玩具,又或是独具特色的手帕子,妇人们手纳的布鞋等等。
虽然比不过京师那等物华天宝。
可却有乡野独有的气息。
严绍庭这时候也不说话了,只是领着聂豹三位老先生走在前面。
徐渭则是冲着后面的人喊了一句。
“诸位,这沿街百姓贩卖之物,绝非从外采购而来,皆是我昌平百姓双手而成之物。”
“诸位若是能看的上眼的,不妨买一些带回家中。”
“昌平童叟无欺,绝不坑蒙拐骗。”
“诸位若是觉得被骗了,离去时的路口设有农约处,可以前往举告。”
说着话。
徐渭已经开始站在路边,一个个的介绍了过去。
“这位马大娘,今年家里受灾,只剩下大娘一个人拉扯着孙儿马小二。我昌平已经不用大娘耕种,便能分的粮食,昌平各处工厂日后有所产出,大娘和孙儿两人也占有一笔分红。”
“只是如今,我昌平刚刚扫除灾患,大娘一人带着孙儿,颇为艰苦,也只能做些布鞋,本想着能去京城卖掉……”
后面的话不用徐渭继续往下说了。
人群中,有人大喊了一声。
“我买!”
“大娘,给我来两双布鞋!”
这边有人要两双,那边就有人更大声的喊道:“大娘!给我来十双!我家人多脚多,穿不够!”
随着徐渭的介绍,乌泱泱一群人就将马大娘所在区域挤满。
挤得守着几箩筐布鞋的大娘,满头大汗,一个劲的喊着不要急。
但脸上,却满是笑容。
这边。
徐渭又对着一处摊位解释道:“这位是周大叔,虽然昌平今年遭灾,但周大叔家却无人遇难,只是家中孩子多,七个孩子都靠周大叔一个人养活,平日里除了农忙,周大叔还要在我昌平铁匠厂做工。
这些小刀便是周大叔每天晚上熬着夜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,诸位若是瞧得上眼,不妨买一把,日后外出也能防身,或是切肉皆可。”
说着话。
徐渭冲着周狗蛋他爹挤了挤眼。
周大叔立马就将自己做出来的小刀,对着一根木桩拼了命的砍、切、割。
周围人一看,顿时怜悯之心大起。
“买!”
“我买!”
“这些我全都要了!”
“周大叔,你只管说个数,这些刀子我全都要了!”
余下的,再不用徐渭去特意介绍了。
人们已经开始掏出钱袋子,围攻街道两侧那一个个摊位。
等走出长街。
便见一大片空地前,就是昌平书院了。
在街口,则是立着一排排的柜子。
徐渭这时候又解释道:“诸位,这里有单独的储物柜,诸位若是觉得手上拿着东西不方便,只需要花上五文钱,就可以存放在这里一整天,等到诸位回城的时候再拿着凭证取走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